close

 學校就像是個細菌的培養皿

學生就像是這些細菌一樣,個體小需要依附在土壤、水或其他生物身上共生。

細菌種類眾多,甚至分佈在不同的環境。

學校這個培養皿,在政治人物與媒體的消費下總是打著「培養未來國家棟樑」,而明明這個器皿早已老舊、髒亂,卻也只是漠視。

投注再多經費,也無法挽救根本上的腐敗。

甚至這些經費常常在教育部高層、督學、校長、高層行政等,就已經被蠶食殆盡。

 

當然我把學生形容成細菌是個中性形容,我不認為細菌代表好或壞。

好的細菌像是益生菌、發酵、醫學應用等,壞的細菌就像黴菌、細菌感染、流行性感冒等

國中時的我,剛好在一個連培養皿都稱不上的抹布上。

 

國中是個來自各個國小的畢業生混雜的新環境

我的學校在板橋一座橋旁,交通環境惡劣、危險,學校旁邊又是飼料工廠,三不五時還會排放廢氣。

學區很廣泛,主要是涵蓋到橋的另一頭,當時那裡沒有國中,到民國91年才有當地的國中。

剛好從我們這屆二年級後那一區域的學弟妹就不用再通車上下學了,我們這屆可以說是很多事物的最後一屆。

跟現在好幾家出版社教材不同,我們以前全部統一用國立編譯館。而我們是最後一屆使用。

髮禁也是,我們還在女生耳下三公分、男生小平頭,雖然髮禁在當時已經是過渡期,有些學校解除髮禁,有些學校堅持髮禁,而我們學校放鬆髮禁。

畢業後教育部宣布全面解除髮禁。

禁止分班教學也是,我記得當時教育部已經明訂不能再有升學班、A段班、B段班什麼的,而我們學校默默地分班,我也是一直到國三從某些老師口中才得知,原來早就已經有分班了。

(聽說到現在還是有偷偷分班)

 

學校主要來自三個學區有樹林保安街一帶、板橋溪洲一帶、板橋大觀路一帶(後來沒有了)

偶爾還會有新莊新樹路這一帶的學生,總共5~6間國小的學生

保安街一帶又可以細分為樹林後站、保安街後段三俊街俊英街這個三角地帶

板橋溪洲則可細分溪洲國小與沙崙國小兩邊

我個人則是住在溪洲國小這一帶,以前稱金玉滿堂村,後來分成金平莊、玉平莊、滿平莊、堂平莊,金平莊變成後來的金門街,玉平莊變成後來的玉平巷,滿平莊則是滿平街、滿平二街。

 

我們班很巧的包含以上所有區域的學生都有。

 

許多的細菌感染都可能導致敗血症,也就是免疫功能不全、有病在身者,或是老人等族群,都可能因血液中入侵的細菌,而引發敗血症。

用白話文來說,某些區域的小孩,大多在原生家庭有問題下成長,這時來到了一個老舊、腐敗、制度不全的學校,又遇到日復一日渡日子的班級導師、血氣方剛的中二生們。

如同黴菌蔓延、細菌感染

短短的一年內,我們班就成為惡名昭彰的放牛班

 

命運總是造化弄人,一年27班是我揮之不去的噩夢

到了三年級學校更徹底替我們換成最後一班31班

我女兒的生日便是1月27日,連學號都是31號,真的是很巧...

好像老天爺怕我忘了這個故事一樣,怎麼可能忘得了

 

不懂的人以為我們放牛班是像麻辣鮮師、GTO 很熱血的班級

 

並不是

 

更多的只有黑暗跟霸凌,以及血、汗、淚...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學校 國中 秘錄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ir 愛耳 的頭像
    Eir 愛耳

    愛耳 The Eir Show 的部落格

    Eir 愛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